魔鬼氈

魔鬼氈 | 國紡企業是臺灣魔鬼氈的領導品牌

魔鬼氈生產製程:

魔鬼氈 | 國紡企業是臺灣魔鬼氈的領導品牌



一、 魔鬼氈整經、織帶

有別於一般平織物由經、緯兩條紗線編織而成的二維織物;黏扣帶(魔鬼氈)因其特殊的功能性,是由兩條經紗與一條緯紗編織而成的三維(立體)織物。因應各式不同的規格(寬度),將所需的經紗整理成盤頭,為織造前的事前準備,稱之為「整經」。接著將盤頭上機後輔以緯紗,經由織機製成「胚帶」。

二、 魔鬼氈染色

使用三原色(紅、黃、藍)染料的配搭,調製出各式不同的顏色配方,並藉由溫度、壓力與染助劑的交互作用,使染料可順利上色至胚帶,滿足客戶五彩繽紛的色彩需求。依生產效率的配置上,可選擇使用「浸染式」或「連染式」的染色機台。

三、 魔鬼氈刷毛

在進入下一階段的褙膠定型前,毛面的染胚需先將表面毛圈刷開成絨毛狀,以利勾面的抓取、黏合,此一程序稱之為「刷毛」。

四、 魔鬼氈褙膠定型

胚帶經過染色作業後,仍是組織鬆散的織物,需藉由PU膠均勻地塗佈至帶背,並經過烘乾熟成的過程,使得經、緯紗相互間的綁紗力增強,賦予黏扣帶禁得起多次反覆黏合、剝離的使用壽命。經過此一製程,黏扣帶大致上已現雛型,稱之為「半成品」。

五、 魔鬼氈切勾-分條-捲帶

勾面染胚經褙膠定型作業後,勾圈需使用特殊的刀具將其切開,使表面佈滿許多高約2mm 的勾狀物,用來抓取刷毛後的絨毛,以達成黏扣帶(魔鬼氈)勾、毛面黏合的功能。接著,經過特殊的分條機台,將黏扣帶(魔鬼氈)切分成指定的規格(寬度),並依特定的碼長包裝成卷狀。至此,即為市面上常見的黏扣帶(魔鬼氈)成品。